迎世金三大诗文(2)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温州龙湾 金振棣
世金总会2011年换届后,在以金朝水、金松等宗亲为核心的主席团坚强领导下,在以金利明、金久发、金标等世金秘书处执事人员的努力下,五年来世金总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他们为全国400多万金氏宗亲撑起了一片天、在中华民族百家姓中竖起了“金”字招牌。作为金氏子孙应该要从心底里感谢这些金氏家族的杰出代表。
我们金氏若要在中华民族之林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金氏家族的贤达能人共同努力,仅靠几位热心的宗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小天地,他们的热心都要费金钱、费时间、费脑力,阶段性做好事可以,长期大公无私、无怨无悔不太现实。
中国幅员辽阔,金氏聚集地分散,要想把更多的宗亲们联络起来,把更多宗亲的才智聚集起来,就需要更多的热心宗亲一起参与。现在社会大环境很好,各姓氏在联络宗亲、修祠圆谱、传承家族文化方面搞得轰轰烈烈,我们金氏也应不能落后。特别是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企业家及德高望重的老宗亲们应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发挥余热,为我们金氏的事业发展出力献智。
我退休已近三年,且被返聘到机关工作,但根据世金总会“走出去、请进来,联络宗亲感情,扩大世金总会影响力”的思路,近几年本人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与温州英桥金氏宗亲先后走访了乐清市的东浃、樟树下、金炉和龙湾区的金一、后金、双何及洞头县的北岙、半屏等地金氏聚集地。今年上半年又与乐清市的金定克等宗亲先后走访了平阳县的腾蛟、水头、金岙、河浦和永嘉县的下塘及瓯海区的郭溪、浦西、宋岙底等金氏聚集地,与当地宗亲交流了思想、宣传了金氏、建立了感情,同时查阅了当地宗谱,了解了宗支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由于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费匮乏、时局混乱及缺少文化知识等诸多因素,使失联的宗亲难以认祖归宗。通过走访,在宗支方面发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线索,使英桥始迁祖台公由宋代上溯到唐代陶公;确认了台公派下的东房是已失联六百多年的乐清东浃宗亲及各支派,终得以认祖归宗。现在又发现疑似台公派下的另一支人口众多且失联几百年的宗亲及其支派,有待进一步考证、核实、确定。
但在走访中也发现一些宗谱存在一些疑问和值得商榷的方面,如:一些宗族始迁祖张冠李戴,一、二世祖相隔几百年;一些宗谱因遭受过磨难,存在世代间隔经不起推算;一些宗谱中人员外迁断档情况严重,寻找难有目标;一些谱牒存在名人效应,拉名人耀家族现象;甚至还发现一个地方30多户金氏宗亲没有族谱、没有祠堂、没有取名行第,至今找不到祖宗来自何方;还有一些地方的宗谱非等“晒谱日”不得开谱,信息无法交流等等。因此,这些问题值得热心宗亲们进一步去商讨、交流,深入调研,也许会有一些收获,否则有些宗谱、宗族只会永远存在“口传身教、以讹传讹”的传统模式。
“莫道桑榆晚、为霞满天尚瑰丽”,我提议:我们金氏家族的老哥老弟们,趁我们还不够老时,为我们金氏的兴旺发达发挥余热吧。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