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的父亲金宗文医师
我们的父亲金宗文,1922年4月初七出生于广东澄海隆都后溪乡,2004年11月初六逝世。
父亲青少年时期在本地读完小学、初中,然后在家一边跟随祖父金悟和公学习祖传中医,一边帮忙诊所药店业务。后来又到潮州谢承祖先生诊所学习西医。解放后再到汕头金山中学读完高中。1954年,我们全家人参加由政府组织的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由澄海县卫生科保送至广州中医学院进修班、师资班连续二期学习,学业成绩优秀。学院本拟留校任教,但澄海方面认为是当地政府出资培养,就该回来服务家乡。于是,结业后回到澄海在城卫生院当中医师,担任医疗组长,从此踏上医师生涯的新里程,成为本家族第七代中医传人。至1963年因祖父年老多病,申请调回隆都卫生院工作至82年退休。
父亲参加医疗工作以来,秉承祖传医学渊源,师古而不泥古,勇于探索实践,临证诊断沉疴顽疾均准确用药,得心应手,妙术施治,化险为夷,成为隆都知名的中医师。几十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取得一定成绩:1980年澄海县人民政府授予“名老中医”光荣称号(当时全县仅有几人,父亲是最年轻一人)。八十年代,澄海县成立中医院,聘请父亲任名誉顾问。澄海恢复政协委员会,父亲是首届委员。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为澄海卫校开办的中医班、澄海卫生院开办的多期“赤脚医生”培训班、隆都中学开办卫生班,任教带徒。隆都卫生院制药厂几件产品,均有父亲拟定处方,疗效很好。
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培养下,我们三兄弟先后均走上从医道路,成为本家族中第八代医师传人。
大儿子金卓能,1952年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师,在澄海妇幼保健院退休。
二儿子金卓慧,1957年出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现任职香港东华三院广华医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荣誉助理教授。
三儿子金卓祥,1963年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学院,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们兄弟姐妹的学历、职称、成就,在当今社会算不了什么,但在七、八十年代,在当地还是较突出的。给晚年的父亲带来欣喜的安慰。他曾经书写一副对联“十载三学士,一门五大夫”,张贴在自家大门前,引以为豪。
至目前为止,在父亲属下家族中,包括儿、媳、女、婿、孙辈,从事医疗、医药、卫生工作的近20人,他的孙辈中也已有接班当医师的,出现家族第九代医业传人了。
儿子:金卓能、金卓慧、金卓祥
于2015年6月6日缅怀记忆
【相关资料】
金悟和(1896—1964),少时随父金醉侬学医。20岁开始行医,25岁在店市开设保元堂药店并行医,医术高明,医理精通。1933年参加饶平县第一届中医师考核,荣获第一名。1935年任中国医馆广东分馆饶平县支馆隆都办事处主任,组织全区中医师研究中医学。解放后,任澄海县医务人员甄考委员会委员,1954年和六位中医师组成中医联合诊所,1958年任隆都地段卫生院中医师,远近驰名。群众赠匾额锦旗称赞:“媲美和缓”,“悟灵枢,谙素问,痌瘝在抱;和脏腑,平阴阳,妙手回春”。1964年因病去世。